增材制造技术被列为决定未来经济的十二大颠覆技术之一,是制造业数字化革命中的代表性技术,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正朝着复杂化、一体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推动航空航天工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快速成为世界先进制造领域发展最快、技术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学科方向。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发起第二届大飞机增材制造创新应用大赛,本届大赛以“航空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题,面向国内外优秀的增材制造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个人征集作品。大赛为国内外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同台竞技、灵感碰撞、学术交流和创想未来的平台,汇聚增材制造航空创新应用力量,开启增材制造前沿科技探索研究,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和进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大飞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联盟
联合主办: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
支持单位:北京市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
承办单位:中国商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二、赛事安排
1.赛事发布:10月13日
2.报名截止:11月10日
3.作品初评:11月10日-11月13日
4.决赛通知:11月中下旬
5.决赛路演:11月中下旬
三、参赛对象
国内外增材制造方向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个人。
四、赛制说明
本次大赛设置“航空增材制造技术前沿探索”和“航空增材制造技术工程应用”两个竞赛单元,请选择其中一个单元参赛。
(一)竞赛单元一:航空增材制造技术前沿探索
1.提交的参赛作品围绕未来航空飞行器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前瞻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前沿科技探索与研究,仰望星空,创想未来,包括但不限于未来航空飞行器整机、部件、系统构件的原创作品。面向未来的增材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数字孪生、扩展现实、智能材料、人机协作等技术结合,形成构件的创新设计技术或模式,以及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在航空领域的畅想方案和作品。
2.参赛作品包括报告、模型、工具、软件、实物等形式。如果是针对未来飞行器的创新设计作品,则须提供相应的数模、分析报告及作品说明文件,可辅助提供工具、软件等证明材料;如果是其他形式的参赛作品,须提供相应的分析报告及作品说明文件,也可辅助提供工具、软硬件等证明材料。
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性作品,且具有前瞻性、革命性、颠覆性;参赛团队可结合增材制造的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未来航空产品或其它具有一定结构优化基础的飞机及其大型部段的创新优化设计,形成创新设计方案或创新制造方案,作品说明中应充分说明其特点、优势。
4.鼓励参赛团队提交实物作品,如创新设计未来航空产品的增材制造实物展示件等。
(二)竞赛单元二:航空增材制造技术工程应用
1.提交的参赛作品以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实际应用为导向,应具有实用性、可实现性、潜在应用性,以实际航空产品技术实现为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在航空飞行器及其部件和系统上已经实际使用或者应用潜力巨大的增材制造技术作品。
2.参赛团队可以选取已经应用到飞机上的增材制造零件、部件及其技术和方法,正在进行适航审定的零部件及其相关技术,打印价值高、准备应用增材制造的零件及其技术,其它已经开展并具备高应用潜力的相关产品技术,以增材制造航空产品工程应用为目标,形成原创性的参赛作品或方案。作品说明中应充分说明其特点及优势,同时需从工艺、性能评价等方面说明该产品设计方案、方法工具或软件潜在应用的可行性,及是否在现有机型中已有实际成功应用的案例或应用计划。
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性作品,且具有实用性、可实现性、潜在应用性;作品说明中应充分说明其特点及优势,同时需从工艺、性能评价等方面说明该产品设计方案、方法工具或软件潜在应用的可行性。
4.鼓励参赛团队提交产品的增材制造实物验证作品。
五、作品提交
参赛团队填写《第二届大飞机增材制造创新应用大赛参赛作品说明》(见附件)和作品相关材料、产品、企业视频等附件,于11月10日前发送到邮箱AM@comac.cc。
邮件标题和邮件附件名称命名为:“参赛提交材料+参赛团队名称”。
六、评选程序
比赛分为初评和决赛两个阶段。初审阶段评委会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前30%的优秀作品参加决赛,决赛赛程另行通知。各赛段评审工作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委员会由航空航天增材领域行业专家组成,从技术能力、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对各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决赛排名比例,每个竞赛单元分别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发奖状、奖杯、奖牌和奖品。
七、重要提示
1.参赛团队自愿参加本次大赛,均已详细阅读过本次大赛规程,同意并保证遵守大赛规程约定的事项。参赛文件和物品不得含有任何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本次大赛免费报名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
2.参赛团队所呈交的作品是参赛团队独立完成的作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参赛作品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参赛团队郑重做出上述原创声明,如若出现知识产权争议,主办方保留拒绝任何参赛方案作品的权利。
3.大赛组委会承诺参赛团队提供的参赛作品和个人信息等不透露给第三方,同时参赛团队有义务对大赛信息进行保密,在大赛结束之前,不会以任何目的将大赛参赛方案作品用于其他比赛或发表于其他媒体。
八、联系方式
葛先生 18910395887
王先生 18911950931
康先生 18911950953